欢迎来到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官方网站! 专业、专注

资产管理行业的民间智库

联系我们 Contact
联系电话:0755-82129986

联系邮箱:service@szasset.org

公司网址:http://www.szasset.org

总部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2016号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大厦11楼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报告 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是资产管理行业的民间智库。我们恭迎您的来电!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报告连载|第9期:全球主要湾区金融市场多层资本市场发展特征各异 (下)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19-7-2   浏览: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bxSicBB3QdA6Uek6U9Ar4KZKFZoZtl5CNCVBpXibyyI63nGkvcwicrPzUZiabLT1Ys8miaUfqzXpJbIcSksBMiciaCD9A/0

编者语

为持续跟踪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发展进展,亚洲金融智库开展了《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报告》研究项目,由巴曙松教授担任课题主持人,并由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作为学术支持单位,由王志峰博士担任课题协调小组组长。课题成果在2018年11月20日在亚洲金融智库成立大会暨首届年会上正式发布,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第九期文章主要是全球主要湾区金融市场多层资本市场发展特征各异,接第八期。敬请阅读。


内容提要|第一章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bxSicBB3QdA6Uek6U9Ar4KZKFZoZtl5CNU5edIrm3t5Nxlhu5ibNA7XSOtUgibGrIQr0tN8AJmWPdZecN6OOUWwibA/0


粤港澳大湾区于2017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该区域以不足全国5%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12%的GDP,将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的对标分析显示,湾区经济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湾区内产业集群与金融市场相辅相成,“金融+”的形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如国际金融中心对于湾区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金融与科技的新经济形态将共同驱动湾区内产业链的形成和升级。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多头监管、金融科技等创新对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相比之下,粤港澳大湾区同时兼有其它三大湾区内金融服务支撑、产业集群形态、对外开放窗口等方面的优点,具有“一个国家、两种体制、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和“三套金融监管体系、多个金融监管机构”的特征,湾区内差异性的融合发展、湾区与国际其它市场的互动共荣,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


 

第三节  全球主要湾区金融市场

多层资本市场发展特征各异

(接第8期)


二、对标全球三大湾区金融市场


对标全球三大湾区,粤港澳的金融市场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一)金融基础较好


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是中国乃至亚太区最具竞争力的产业。这里既有全球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也有在全球金融中心最新排名中居第20位的深圳和居第32名的广州。目前湾区金融业总体规模已达到世界级水平:2017年底粤港澳三地银行总资产合计约7万亿美元,银行存款总额高达4.7万亿美元,均超过纽约大湾区和旧金山大湾区;2017年保险保费收入约1280亿美元,相当于全国总保费收入的近四分之一。


(二)产业发展将释放更多的金融需求


珠三角的产业体系比较完备,拥有一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包络制造业、信息科技等。未来大湾区将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高端高新,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制造业骨干企业将应运而生。此外,大湾区将充分发挥科技优势,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大力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势必催生更加强劲的金融需求,需要集聚金融要素为实体经济“造血”,粤港澳的金融机构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三)总部金融机构实力有待加强


与全球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总部金融机构在规模和实力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1、银行业: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2017年全球资产规模前50强中,香港银行只有渣打银行上榜,总资产6635亿美元,排名第46,珠三角总部银行也有深圳的招商银行上榜,总资产9673亿美元,排名第30名。招商银行的资产规模相当于东京大湾区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的33%、纽约大湾区摩根大通集团的38%。


2、保险业:在2018《财富》世界500强上榜的58家保险企业中,香港的友邦保险、太平保险集团上榜,深圳的平安保险集团上榜,但相比纽约大湾区的7家和东京大湾区的8家,数量还较少。


3、证券业:2018年7月,香港证交所、深圳证券交易的总市值分别为41994亿美元、29449亿美元,上市公司分别为2249家、2115家。香港、深圳证交所的总市值相当于美国纽约交易所的30%。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bxSicBB3QdA6Uek6U9Ar4KZKFZoZtl5CNCrrxkh5b8C4QWIrkibG5Dp4mY92vUBH7ibZ4Owx7bqFVAboLWMJtHUkQ/0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bxSicBB3QdA6Uek6U9Ar4KZKFZoZtl5CNDGCgFnDnloiavSz5T4gAVc0uFYa0jEWPxTxVAPia4y0gA0ib8aic9gLoxg/0


(四)金融机构开放水平不均衡


——香港开放水平较高。作为一个充分开放、资本自由流动的城市,香港以其完善的法制体系以及开放的市场打造出一个自由宽松的营商环境,拥有“东方明珠”、“国际金融中心”等光环,吸引全球各地资金涌向香港,大型企业相继在香港设立营运中心。全球100大银行之中约有70家在香港开展业务。2018年7月,有147家外国公司在香港港交所上市。


——珠三角开放有待提高。内地对银行领域和保险领域在设立机构的开放准入水平要比证券领域高,目前已有50多家外资行、30多家保险机构在珠三角开设分支机构,主要集中在广州和深圳地区。2018年4月证监会正式发布《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取消“单个境外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上市证券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比例不得超过30%”的规定,允许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进一步扩大证券市场的开放,而在此之前外资证券机构进入内地市场要受到这条规定的限制。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bxSicBB3QdA6Uek6U9Ar4KZKFZoZtl5CNCOHNoibNdicVZ3lyTRKthHktD1bKPNcJYQ7PAC8umH6IoH2x31IiaWL7A/0


三、金融发展与融合的启示


对标全球三大湾区金融机构的发展,对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机构融合发展,可得到如下几点启示:


(一)坚持产业和金融联动


纵观全球三大湾区的发展历程,都伴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即使是金融业高度发达的纽约,也是在制造业向服务业的升级过程中实现金融业的蓬勃发展,旧金山大湾区、东京大湾区是“科技+金融”、“制造业+金融”的典范。粤港澳大湾区既有深圳的科技企业集群,又有广州、佛山等先进制造业企业集群,还有香港这一国际金融中心平台,集合了全球三大湾区的特色。因此,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要坚持产业和金融联动,建立健全错位发展的产业体系,探索走出自己的特色道路。要充分利用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极大发挥资本产生虹吸效应,吸引国内外资金流入湾区,构建起庞大的金融机构集群,让这些金融机构围绕湾区产业发展需求,实施投融资模式创新,为推动湾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二)提高金融机构国际化水平


大湾区的金融集聚效应离不开金融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培养国际化的金融大企业对于提升大湾区的金融力量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香港对金融的引领作用,巩固和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将其作为粤港澳金融机构“走出去”的重要窗口,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金融集团,做强做大粤港大湾区的金融机构,更好发挥金融集聚作用,为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输血”平台;另一方面,要鼓励跨国金融大企业进驻粤港澳大湾区,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理念等,带动大湾区金融机构总部经济发展,增强本地区的金融集聚效应。


(三)推动强强联合和优胜劣汰


近年来,全球三大湾区的金融机构不断在上演强强联合和优胜劣汰的故事,例如:纽约证券交易所与欧洲证券交易所合并;东京证券交易所与大阪证券交易所合并;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中的雷曼兄弟破产,贝尔斯被摩根大通收购;三菱东京金融控股集团和日本联合银行控股公司合并成立三菱联合金融控股集团;等等。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机构要做强做大,实现与国际接轨,要不断通过多种手段增强和充实资本实力,积极应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做好风险防范。可进一步加强香港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互联互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强强联合,并促进湾区内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开展各种层次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提升金融机构实力。


课题顾问刘明康

课题主持人巴曙松

学术支持单位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

课题协调小组

王志峰(组长)  谌  鹏      宋  昕     姚  飞

课题执笔人

孔  颜  胡未名  白海峰  郑伟一  刘  璇  李瑞雪

喻  奇  朱伟豪  方堉豪  钟凯扬  唐时达  孙  旭

徐  亮  王  珂   陈  昊  冷  冬   黄泽娟  胡文韬

赵一迪  郑嘉伟

本文转载自“亚洲金融智库”微信公众号



文章地址:http://www.szasset.org/Show/?Cid=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