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与动态

董希淼:我国中小银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改革对策 | 首席观察系列讲座第12期


2023年8月23日下午,由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主办的全球大湾区金融市场一线思想者——首席观察系列讲座第十二期暨社会公益大讲堂活动圆满结束,直播间共计1500余人观看。本期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邀请了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先生,为大家分享“我国中小银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改革对策”主题讲座。

主讲嘉宾分享


招联首席研究员 董希淼


讲座伊始,董希淼表示,此次讲座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董希淼为我们分享第一部分,即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现状。他表示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看,今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406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一。从法人机构数量看,绝大部分为中小银行。截至2022年6月末,全国共有城商行125家、民营银行19家、农商银行1600家、农合行23家、农信社572家、村镇银行1649家,合计达3988家,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86.71%。


近年来几乎每一次重要的会议都会提及中小银行,强调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稳步推进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工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小银行不只是风险高,对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缓解中小企业难融资问题,更有积极作用,这种作用不可或缺。因此,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中小银行化险工作,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工作。总的来说,我国中小银行数量多规模大,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与稳定举足轻重。


紧接着,董希淼为我们带来第二部分,中小银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董希淼老师总结了五个方面,第一是市场竞争能力下降,经营压力不断增大。第二个高风险机构集中,风险抵补能力相对比较低。第三是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盈利模式相对单一。第四是资本补充渠道狭窄,资本充足率下降。第五个是公司治理能力薄弱,缺乏有效的约束与制衡机制。

董希淼认为,近5年来中小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在银行业中比重大概占26%左右,但由于缺乏资质,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业务发展和客户服务比较受限,难以形成稳定的核心客户群体,问题不断显现。而且,尽管中小银行资产负债规模没有大的变化,但近年来客户结构和资质发生了变化,风险集聚。所以中小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低于全国性银行,问题和隐忧还是存在,并且在加大。


第三部分,董希淼带我们分析了几个“专精特新”中小银行的典型案例。那什么是“专精特新”?董希淼老师表示专是专业化,精是精细化,特是特色化,新是新颖化。这四个“化”对中小银行发展都有启示。专业化强调企业坚持专业化发展战略,长期专注于产业链某一环节,深耕于某一产品,主导产品在细分市场占有率排名靠前。精细化则侧重于经营管理的精细程度,企业对自主品牌的经营细则取得相关管理体系认证,并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特色化也就是指市场定位、功能定位存在差异化,企业掌握着独有的技术、配方,其产业、产品和服务具备鲜明特色,难以被同行模仿。新颖化强调新颖的运营模式和创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比例高,拥有多项有效发明专利。

现在中小银行有三种发展模式,不是哪种模式就一定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同的银行,不同的发展历史,不同的资源禀赋,不同的战略定位,决定发展的模式道路不同。简单概括三种模式,一个互联网银行模式,一个是线下线上协同模式,还有线下展业为主模式。三种模式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区别。


简单提几个案例,比如微众银行坚持纯线上运营,搭建起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支撑亿量级客户和高并发交易的分布式银行系统,累计为全国3.5亿个人客户提供服务。百信银行坚持科技和数据驱动,拥抱开放、合作、共生,将金融服务深度嵌入场景生态,提供超过3000个API接口,通过“非接触银行”方式,让数字金融服务无处不在。这些都是互联网模式很好的案例。


线下展业为主模式典型就是泰隆银行,以“三品、三表、三三制”为特色的金融服务模式,基本实现“事前低成本获取信息、事中低成本监控管理、事后低成本违约惩罚”的三个低成本。但这种模式往往受限于区域的信用文化、团队素养、内控制度等因素。


药都农商银行就是典型的线上线下协同模式。发挥当地线下网点和员工队伍优势,推动线下渠道实现“静态架构”与“动态运营”有机结合。一方面坚持金融科技赋能,一方面发挥客户经理作用,开发出纯信用、无抵押的信贷产品“金农易贷”等,服务了中药材批发市场客户和本地42%左右的居民。


第四部分,董希淼针对中小银行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提出五点政策建议:第一是重视中小银行作用,对中小银行进行准确定位,第二要加大主动培育力度,打造一批“专精特新”银行;第三是实施差异化监管,适当放宽中小银行市场准入;第四是要支持中小银行拓宽资金来源,增强发展稳健性;第五是支持中小银行申请资质和牌照,进一步夯实中小银行发展基础。


最后,董希淼强调,中小银行自身要充分发挥好主体作用,加快转变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深化数字化转型,增强持续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内生能力。


互动问答


问题一:中小银行如何突破自身限制,在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金融等方面占据一席之地。

答:总的来说,中小银行在技术、人才等方面都有一些短板。所以一方面中小银行要提升金融科技内生能力,要对金融科技高度关注,夯实基础,用好技术。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外部机构合作,内外结合、缩短差距,同时加快引入金融科技人才。就发展重点而言,要重视和加强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产业数字金融。


问题二:想请问董老师,您认为中小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应该如何扩大市场份额?

答:一般而言,对中小银行来说,当前主要还是要先稳住市场份额,下一步才是扩大市场份额。怎么来稳住与扩大?无外乎就是几个要素,第一是战略,战略上要确定零售业务发展战略,坚定大零售战略或者大零售银行战略。但是零售战略业务短期内见效比较慢,投入多,能不能保持战略定力,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第二是产品和技术,比如说信贷产品要开发线上线下融合,那就要有完善的产品线,推出一些主打的产品,开发自己的钩子产品或者说爆款产品。

第三就是人才,要下大力气培育几支专业的人才队伍,包括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如产品经理、理财经理)、技能服务人才等。


问题三:在吸引人才方面,想请董老师帮忙提出一些可供中小银行实施的工作方案或者是工作思路。

答:刚刚我已经讲到要引入金融科技人才,人才对银行说很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一个要素。总的一个原则应该是:优秀者优先,吃苦者吃香;能干者能上,有为者有位。关键还是要有合适的机制,人才才能引得进,还要留得住、用得好。要有相应的市场化薪酬机制和考核机制,给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加强内部培训、培养,建立比较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并通过培训持续提高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嘉宾作为研究人员的个人意见,不代表投资建议。


嘉宾资料

董希淼,现任招联首席研究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长期在商业银行从事零售业务和政策研究工作,曾任中国银行业协会⾏业发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等,兼任亚洲金融合作协会智库研究员、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银行专业委员会委员、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中国理财网)专家、《金融时报》专家组成员、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复旦大学⾦融研究院研究员。


致     谢

本期活动由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主办。微芯生物、芭薇生物、神牛摄影、凯伦股份、诺德股份、新国都以及传薪教育公益基金公益支持。


(文字|齐文雪,编辑|齐文雪 ,校对|庄岚,责编|冯星鑫 李俊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