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官方网站! 专业、专注

资产管理行业的民间智库

联系我们 Contact
联系电话:0755-82129986

联系邮箱:service@szasset.org

公司网址:http://www.szasset.org

总部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2016号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大厦11楼

金融市场一线首席观察系列讲座 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是资产管理行业的民间智库。我们恭迎您的来电!

李宗光: 去全球化时代的产业链重塑 | 首席观察系列讲座第七期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23-3-15 14:15:17   浏览:


2月13日下午,由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举办的全球大湾区金融市场一线思想者——首席观察系列讲座第七期圆满结束。本期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邀请了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李宗光先生,为大家分享去全球化时代的产业链重塑。


近年来,在全球化产业链重塑的过程中,我国面临着卡脖子困境。在此背景下,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如何?此次讲座李宗光老师为我们解读了当前全球供应链竞争的格局,通过对全球化时代以及去全球化时代的分析为我们阐述了全球供应链重塑的百年大变局。


主讲嘉宾分享



讲座伊始,李宗光先生表示此次讲座是对大家比较关注的全球供应链来做分享。对于中美竞争的大环境下,我国产业链会不会外迁?特别是深圳,是中国对外出口的一个心脏地带所以对全球供应链的重塑影响也比较大。


李宗光先生表示,此次讲座分为四个部分跟大家分享。第一部分是当前全球供应链的竞争格局,第二部分是美国去工业化与中国制造业崛起,第三部分是美国再工业化与中国的产业升级,第四部分是全球供应链重塑。

首先是第一部分。李宗光老师对于当前全球供应链做出分析,表示全球现在有三个中心,分别是美国、德国和中国。从供给端来讲,供应链的价值变化主要发生在商品贸易层面,服务输出仍以美英为主。


在过去的10年间,美国基本上保持在全球最大,所以它的变化并不是很大。但是商品贸易,过去的十几年变化其实就非常大。在需求端来讲,美国更是全球价值链网络中的需求中心。在国际贸易当中,以前我们觉得出口越多越强大,实际上来讲进口越多主动权越大。

供应链的变迁是全球化下的国际竞争与分工的产物,同时一些产业也不断发展,那么一些低端的产业就要往外转移。从历史上来讲,全球经历了五次大转移。


第一次是英国转到欧洲大陆,第二次是美国的升级将部分产业转移到德国和日本。第三次是日本和联邦德国将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及拉美地区。第四次转移到中国,中国成为主要的承接国。第五次是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成本更低的东南亚等国家。


而中国抓住了第四次全球分工的机遇,取代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伙伴。在外循环的拉动下,过去二十年,中国制造业一骑绝尘,成为新的工厂。

目前,我国主要以制造业参与全球分工,美日欧等国以创新活动参与分工。我国虽然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但是在高端的制造业中相比美国、德国等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尽管欧洲的制造业在全球分工中优势显著,但也高度依赖其他国家产品及市场。所以全球供应链高度复杂,相互依赖,任何一个环节的扰动都会造成供应链的紧张。

接着李宗光老师为我们分析阐述了第二部分。李宗光老师表示,全球供应链的竞争的背后是各国制造业的一个大比拼。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只有10%,但是在世界500强的公司当中,“美国制造”占比超三成,并且都是各个领域领袖,总利润非常高,所以美国还是世界上竞争力最强的一个制造业大国。


并且从细分行业来看,美国化工、电子、食品饮料占比较高。“去工业化”表象为制造业名义占比回落,但实际比重相对稳定,并且制造业人数在70年代末开始回落,占比非农就业比重持续回落,包括制造业出口占比回落。那么“去工业化”的背后就是制造业的迁移以及升级与“铁锈带”的形成。


而中国是联合国唯一一个所有的门类齐全的一个国家,产业体系完整世界500强也在快速增加。细分行业领域中,建材、化工、汽车、计算机通信占比较高,制造业是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近20多年,中美制造的主要差异在于中国后向聚集指数较小。这表明中国国内增加值更多的被国外消费以出口为主,美国国内增加值则更多被国内消费。

紧接着是第三部分,李宗光老师表示,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各界政府均在推动“再工业化”。推动的成果是制造业就业明显提升,站非农就业比重企稳,并且制造业研发支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均有提升。有成果就有困境,虽说占比基本持平,但是制造业投资增速不及金融危机前,在各行业中也依旧垫底,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下滑。


中国仍是美国最大的进口地,不过近年来份额在下降,美国减少了对中国进口的依赖,将进口份额转为了亚洲其它低成本的国家,特别是2018年中美贸易战之后,美国大量订单由中国转向了越南,越南成了美国供应链结构调整的最大收益国。


对中国而言,近年来制造业发展面临成本上升与技术卡脖子的困境。此前中国正在工业4.0革命中大步前进并且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也显著提高。所以,面对困境我国更加应该重视科技创新,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的定位显著提升。

最后,李宗光老师对百年大变局进行了展望。首先是2020年以来全球供应链面临重塑,各国对供应链安全的追求愈发强烈,政治上俄乌冲突加速全球化结束。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欧洲制造业开始加速迁移。


美国的优势在于它的市场广阔,能源优势明显,文化相似以及不断加大的政策力度等。而中国基础设施良好,市场潜力巨大,这是我们巨大的优势。一方面,未来制造业将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可持续。构建“数字丝绸之路”是一大方向,中游制造从“微笑曲线”到“武藏曲线”。另一方面供应链的区域化将深刻影响全球制造业的格局,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巩固区域产业竞争力。

互动问答



问题一:请问在去全球化的背景下,会对中美的产业链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

答:去全球化理论上肯定有影响的,要坚持原有的全球化的策略比较难,像美国也简历了芯片产业线,这个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中国,首先刚才讲要突破“卡脖子”,要独立自主,这个是不可避免。所以我们还是要去做。另一方面来讲,就是要把我们周围邻居关系搞好。比如说越南想要发展,那么就纳入到我们的循环当中,而不是成为美国扶持的领域,这样的话才会有利,所以这一块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问题二:在高端制造业中,中国与欧美还有较大的差距,想请问李老师,对于制造业企业应如何去发展以此来缩小差距?

答:坦率的讲因为去全球化,这种技术扩散速度可能要比之前慢。这时候要先脚踏实地把国外先进的东西,我们先学习先进技术的低版本,慢慢的去往上进化迭代,而且我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去进化迭代。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中国有14亿人大市场,远远多于美国,所以只要我们市场够大,有这种机会,产业升级的空间还是在的,并且成功率还是蛮高的。

问题三:在工业4.0背景下,您觉得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前景如何?


答:半导体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应该是很难再获得了,半导体领域短期发展速度肯定会放缓。国家会不会投很多钱?应该会投,但是这个行业如果要进行股票投资,我觉得它未必是一个特别好的行业。


一方面来讲的话,中国去投美国也会投,短期内会过剩。一个过剩的行业,就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投资机会。当然因为它也有周期,可能要到一个见底的时候,再去介入,可能还有机会。所以无脑去买半导体的股票,我觉得未必会有一个超额的收益。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嘉宾作为研究人员的个人意见,不代表投资建议。

致     谢图片

本期活动由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东证期货联合主办,招商银行深圳分行、中国银行深圳分行、宁波银行深圳分行、诺德股份、嘉诚国际协办支持,传薪教育公益基金公益支持。

(文字|齐文雪,编辑|李俊骁 齐文雪,责编|冯星鑫)

文章地址:http://www.szasset.org/Show/?Cid=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