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官方网站! 专业、专注

资产管理行业的民间智库

联系我们 Contact
联系电话:0755-82129986

联系邮箱:service@szasset.org

公司网址:http://www.szasset.org

总部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2016号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大厦11楼

全球大湾区金融家大讲堂 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是资产管理行业的民间智库。我们恭迎您的来电!

全球大湾区金融家大讲堂·第二十二期 | 彭博亚太首席经济学家舒畅:“双循环”的共生:国际供需链的视角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21-11-5 11:07:41   浏览:


8月27日晚上,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全球大湾区金融家大讲堂第二十二期,2020年线上第十一期圆满举办。特邀彭博亚太首席经济学家舒畅博士,以“‘双循环’的共生:国际供需链的视角”为主题展开了分享。舒畅博士回顾新冠疫情冲击下的海外经济和中国经济,展望经济复苏前景,从生产端和需求端的视角来分析内循环和外循环的相互作用,最后提出促进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政策思考。数据详实,分析严谨透彻,引人深思。本次直播气氛热烈!互动环节大家积极提问,围绕经济双循环展开交流。


主讲嘉宾分享


彭博亚太首席经济学家舒畅博士


舒畅博士本次分享探讨了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新冠疫情冲击下的海外经济前景和中国经济前景;第二部分是内循环和外循环的连接和互动;第三部分是政策探讨。


第一部分,舒畅博士运用多种经济指标和多维度数据分析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展示全球经济复苏已经开启。舒畅博士介绍了彭博团队对经济的预测,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下滑4.7%,在新冠疫情发生前预测是增长3.3%,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非常大。美国疫情控制不力,受到冲击大于欧洲,预测三季度美国经济会有所反弹,四季度经济复苏放缓,全年美国经济下滑6.4%,衰退幅度将达到二战以来的最大幅度。欧洲受到疫情冲击略早于美国,管控措施强于美国,预测三季度欧洲经济迎来强劲反弹,四季度持续复苏,全年欧洲经济下滑7.5%。欧洲内部存在分化,意大利受疫情冲击最大,预测全年意大利经济收缩超过10%,德国遭受的负面冲击较小。新兴国家相对发达国家复苏缓慢,但是差距在慢慢缩窄。


中国经济反弹强劲,预测下半年中国经济继续复苏,全年中国经济增长2%,中国是所有的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从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生产端恢复快,工业投资向好增长,公共投资自3月份以来开始转为正增长,但私人投资尤其是民营投资仍在收缩;消费环节仍然薄弱,消费恢复的步伐不稳健。


面对疫情带来的负面冲击,各国都实施了积极的支持政策,就货币政策而言,政策手段包括流动性支持、大幅减息、量化宽松、资产购买计划;就财政政策而言,日本的支持力度最大,两轮财政刺激计划规模达到 GDP的42%,美国整体财政刺激计划规模达到GDP15%,欧元区整体财政刺激计划规模接近GDP10%。中国同样出台了积极的政策措施,货币政策方面,降息力度弱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政策重点在利率传导上,重点支持受冲击大的经济环节,例如私营企业、小微企业;财政政策方面,预计财政支持力度能达到GDP11%


谈及人民币走势,她指出在中国经济强劲复苏的背景下,人民币相对其它货币乃至新兴国家的货币走弱,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美之间不断升级的摩擦给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带来的压力。


第二部分,舒畅博士将中国与海外经济体在新冠疫情间的互动分为三个阶段,分析内外循环连接的渠道。第一阶段是1月下旬到2月的单向外循环,主要表现为中国对海外经济的负面溢出效应;第二个阶段是3月到5月下旬的单向外循环,主要表现为海外经济的衰退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溢回效应;第三个阶段则是进入6月后单向外循环变为双向循环,主要表现为中国经济与海外经济的双向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第一阶段舒畅博士围绕中国经济对海外的负面溢出效应展开分析。中国在全球经济中举足轻重,中国进口占全球进口总额的比例由2003年的5%提升到2019年的10%,中国GDP占全球GDP的比例由2003年的4%提升到2019年的17%,因此中国经济的停摆对全球经济带来极大的冲击。她分别从需求端和供给端进行阐述,在需求端,澳大利亚、巴西等大宗商品出口国以及亚洲的一些贸易伙伴如韩国、日本、印尼等对中国的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比例较高,且部分西方国家如德国、英国、美国也对中国具有较高的需求依存度,因此中国经济的收缩会使得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受到拖累。在生产端,全球生产过程中大概有20%的中间产品来自中国,从国家来看,柬埔寨、越南、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对中国中间产品的依存度很高,约为30%-40%;从行业来看,纺织产品和电子产品对中国中间产品的依存度较高,纺织业达到50%,电子产品达到45%


第二阶段舒畅博士围绕中国复工复产后,海外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冲击展开分析。在需求端,中国出口占产出的比例虽在2005年到2015年逐步下降,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2015年中国出口占产出的比例为17%。其中,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占中国产出的比例最高,约为4%,此外亚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也对中国的出口具有较大影响;在生产端,中国的对外依存度有所下降,具体表现为中国产出的年增长率高于中间产品进口的年增长率。从国家来看,中国对韩国、美国、日本的依存度较高,进口产品约占中国所有投入品比例依次为1%0.8%0.6%。从行业来看,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对外依存度最高,其生产投入品中约有25%来自于海外,其中来自韩国的接近8%;核心的交通设备,其生产投入品中约有15%来自海外。


第三阶段舒畅博士围绕中国和海外经济的双向互动展开。双循环既受到中国和海外经济复苏引发的正向影响,也会受到海外政策执行不到位、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带来的负向反馈。


第三部分,舒畅博士对内外循环提出政策思考:一、内循环不仅是短期战略,还是中长期战略。本次疫情的冲击是全方位的,海外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得不到海外经济的有力支持,内循环对于中期经济的恢复有重要意义。二、外循环有利于扩张外部需求,发挥各国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需警惕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产业链面临冲击的可能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寻求发挥各国比较优势和维护产业链的稳定性之间的平衡点。三、在现阶段,我们要用外循环来辅助内循环的提升,同时努力减少对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进口的依赖,减少高科技产业的对外依存度。


嘉宾致辞——“探索双循环新格局下的大湾区金融发展新趋势”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教授


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主办的《全球大湾区金融家大讲堂》系列活动重点就是邀请金融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的领军人物和专家学者,选择特定的专题进行交流。我们今天邀请到的专家是彭博亚太首席经济学家舒畅博士,她带领她的研究团队主要研究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亚太区的经济运行状况,她对从国际视角观察中国经济和亚洲经济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央提出“构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最近从国家层面开始进行“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广泛地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我曾经担任过国家“十三五”规划的专家小组成员。通常五年规划会抓一个政策的主线,围绕这个主线展开其它的各方面的经济、社会、金融的工作。以我自己判断,“十四五”规划很重要的逻辑主线之一,可能就是如何建立相互促进的良性的国际国内双循环。


对于“全球大湾区金融家大讲堂”来说,我们既要讨论中国的宏观政策开始以双循环为政策主线之后,对中国的经济、金融业有什么影响,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中国政策对全球市场的互动影响。例如,以前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排在前列的是欧美,今年主要的贸易伙伴变成了东南亚,这就是在双循环大背景下出现的重大区域格局变化。


当前提出“双循环”这个新格局的大背景,首先,是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代表的全球化的格局动荡,继续推进出口带动受到全球化动荡的制约,而中国本身又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同时,中国面临着产业升级,如何通过双循环促进产业升级,扩大中国的内需,维护整个中国的供应链安全,我认为是双循环的题中应有之意。


双循环不会转向封闭,它是在继续开放格局下的双循环,在当下的氛围下,需要更加关注产业的安全性,关注供应链受到冲击后吸收冲击的能力提升,从这些方面采取政策来着力和推动。中国宏观政策重点的转变,必然会在未来一段时间深刻地改变中国的经济金融运行态势,也会对全球的经济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需要我们去深入地分析和把握。


最近有几则新闻,非常有趣。一则跟金融相关,先锋领航集团宣布关闭香港和日本的办公室,把整个亚太的重心迁到中国内地上海,全力押注中国的在岸市场。这背后是一个什么大的背景呢?就是中国整个内需的扩张,必然会促进中国本土的融资活动、资产配置活动大幅的提升,这必将改变整个金融业的资金流向和配置格局。当前国内市场火爆的时候,一只优秀的产品募集上百亿,甚至数百亿,显示出巨大的增长前景,相比较而言,在相对成熟的日本或者香港市场,发一只产品的增长可能相对来说比较温和,这背后其实也是双循环体现在金融方面的政策逐步变化的趋势。从双循环的角度来看,很可能将来不仅是国际资本投资中国市场,更多的是中国资金要做国际化配置,所以香港的金融中心服务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双循环机制,它的产品结构、业务结构也相应要做一些调整、创新。


另一则新闻与跟贸易相关。在欧美发达国家,以前都是中国的游客去购买奢侈品,今年因为疫情的关系,很少有人能出去旅行,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大规模的改革政策、开放政策之后,在海南的免税店奢侈品牌排成长龙,销售大幅上升。这背后反映的也是中国过去四十年在全球化过程中,经济增长的一个重点可能是出口,用自己的商品占领全球市场;未来,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可能更多的会转向进口——进口资源、进口消费品。所以它对整个国际奢侈行业结构,对金融业的结构,也会产生非常多元化的影响。这会影响到我们大湾区的发展,影响到大湾区金融业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特地邀请舒畅博士从双循环的角度,从海外的供应链角度分析双循环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于大家更加超前地、清晰地把握这种演变的趋势。


线上互动



问题一:如何看待现在国际形势的复杂背景下,二季度出口出现回升的现象?


答:中国的出口从3月份以来一直比较强劲,一直好过预期。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解释:一、由于疫情有效控制,中国的生产恢复正常之后,其他国家还没有正常恢复,其他国家的进口需求就会转到中国。二、很多国家担心世界走逆全球化的道路,可能进出口的连接就没有以前那么顺畅。有一些国家可能开始买很多中间产品,为以后做好准备,这是大家的猜测。总体从下半年来看,中国的出口能够得到海外经济不断复苏的支撑,但是这个支撑的力度不是特别稳定,有一些需求是短暂的、一次性的,在疫情期间没法实现的消费。之后出口能否保持比较强劲的态势,我们拭目以待。


问题二:在中美贸易摩擦,以及美国对中国科技封锁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都有重建产业链的举措,这是否对我们打造“双循环”造成阻碍?


答: 首先,在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时,有部分企业将国内的工厂搬到亚洲的其它国家,它们搬出之后还是很艰难,也深刻意识到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充分了解中国的配套设施和政策支持,因此很多公司说要搬出中国,是不太可能的,我们现在接触到很多公司谈的模式是“中国+1”,即在中国有一个重要的生产设施——工厂,在亚洲其他国家再增加一个生产的设施,所以说逆全球化在未来一段时间还是拭目以待的态度,这个历程不是像很多人想象那么简单。其次,就是“中国+1”,或者把工厂真正搬出中国的过程当中,还是会对中国的产品、技术有一个需求。从某种程度看,逆全球化的过程,对中国的需求都会有所增加,我认为短期来看,会有一些担忧,但是不会影响我们构建“双循环”的格局。


问题三:内循环跟扩大内需有什么区别?


答:我认为两者相同的地方都在于提升消费,但是内循环还代表经济结构的提升,即打通经济的每一个环节。从某种程度上内循环是升级版的扩大内需,不是简单的刺激消费,而是为了消费打通各个经济不同领域的各种环节。



致        谢

本期活动由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深圳分行联合主办, 罗湖区金融服务署、南山区工信局(金融工作局)战略合作支持,有所为集团、映美控股(2028.HK)、凯伦股份(300715)、中铁华南集团、北京银行深圳软件园支行协办。

(文字|王书颖、蔡尚卿,编辑|李俊骁,责编|冯星鑫)


嘉 宾 资 料


舒畅博士现任彭博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常驻香港办公室。她带领团队研究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亚太地区经济体。加入彭博之前她曾任国际清算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高级经济学家。在此期间,她对全球和中国经济及金融市场做了广泛的研究,也参与了人民币国际化等重要的政策工作。在那之前, 她也曾在英格兰银行工作。舒畅博士也是香港中国金融协会理事。


舒畅博士编著了《货币国际化:人民币的国际经验和意义》和《系统性风险:亚太地区的跨境金融联动》两本书。她在中国经济、人民币国际化及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等领域撰写了大量文章。舒畅女士获得伯明翰大学博士学位。


精 彩 花 絮


观众欢迎巴教授来直播间致辞


评论区好评如潮




听众在活动微信群感谢学会与舒畅博士,期待下次的精彩讲座

文章地址:http://www.szasset.org/Show/?Cid=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