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官方网站! 专业、专注

资产管理行业的民间智库

联系我们 Contact
联系电话:0755-82129986

联系邮箱:service@szasset.org

公司网址:http://www.szasset.org

总部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2016号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大厦11楼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报告 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是资产管理行业的民间智库。我们恭迎您的来电!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报告连载|第20期: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金融需求和空间分布分析(下)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19-7-2   浏览: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bxSicBB3QdA7qsXkiaSsTZlagXiciaLib0rrwcfAGvSlYdRuPTXibK1KemiabtK8snZzYuHnibicRJsOeJrzibKcdgQKCGnQ/0


编者语

为持续跟踪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发展进展,亚洲金融智库开展了《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报告》研究项目,由巴曙松教授担任课题主持人,并由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作为学术支持单位,由王志峰博士担任课题协调小组组长。课题成果在2018年11月20日在亚洲金融智库成立大会暨首届年会上正式发布,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第二十期文章主要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金融需求和空间分布分析,接第十九期。


内容提要|第二章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与融合的进展研究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bxSicBB3QdA7qsXkiaSsTZlagXiciaLib0rrwwUPiakjmk8MbpthkicXG1VFdJTyrJnaTI8pKw3Dcf8REAQCa8icR4NyHA/0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与融合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课题。本章通过政府政策、产业、金融供求和空间积聚以及区域内金融中心建设等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进行了分析,提出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以及金融科技运用的机遇,进一步推动金融融合。在金融融合路径选择上,建议在整体规划中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连接内地与世界的枢纽,以金融科技发展为推动金融融合的抓手以及重视金融风险的监测。

 


第三节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金融需求和空间分布分析

(接第19期)


三、金融融合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支撑与引领作用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重心必将转向科技创新、环境友好、可持续性强的“三新”经济,也将带来相应的新金融需求。这些金融需求通过大湾区内现有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跨地区调配仍难以满足,需要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实现金融行业的超前发展和资本要素的合理配置,进而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向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转型升级。接下来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四个重要方向,阐述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的相关需求和可行举措。


(一)以金融发展促进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壮大


2018年全国两会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珠三角城市制造业基础雄厚,2017年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新”经济)发展迅速,逐步构成了支撑大湾区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下一阶段,优化大湾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动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任务。


2018年,香港交易所完成了20多年以来香港市场最大一次上市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孵化器功能,为创新型产业提供了更多元化的直接融资渠道,为粤港澳发展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金融支持。香港金融机构可以在银行贷款和项目贷款等传统领域,以创新方式向大湾区科技企业提供融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还通过税务优惠及设立创新及科技督导委员会,激励和引导市场资本投资于研发及创新活动,共同推动大湾区创新经济发展,也为香港金融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商机。


近年来,广东针对科技创新产业的特点和需求,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银行、证券、保险、创业投资、产权交易等为依托的创新重点领域和中小微企业投融资体系。下一阶段,广东将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投贷联动和专利权质押等融资服务模式创新,并将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中心,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具有丰富科技企业投资经验的天使投资人、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到粤港澳大湾区落户,支持优质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活水。


(二)以金融配套实现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支撑世界级都市圈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要素良性流通和有效配置的前提,是实现“9+2”城市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基础。高铁/城际铁路网络逐步完善、跨海大桥相继落成、港口和机场进一步扩容都将会使大湾区的"一小时都市圈"覆盖面更加广泛、居民及商务往来将更加便捷、经济贸易往来更加密切。


同时,构建规模强大、功能完善、网络发达的现代化交通、通信和水电煤管道等设施建设将衍生出巨大的基建类融资需求和配套服务需求。根据广东省的规划,“十三五”期间要新建成轨道交通大约2100公里、高速公路超过4000公里,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万亿元,可通过新型城镇化融资和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海路、空路、陆路交通网络通达性,未来将粤港澳11城全部纳入“1小时城市圈”,切实提升湾区内人才生活工作的便捷性。2018年5月4日,广东与澳门合作设立广东粤澳合作发展基金,首期规模200亿元,澳门财政资金以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方式汇入,主要投向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三)以金融创新推动大湾区绿色产业集聚发展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全国两会提出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各地区的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在此目标下,大湾区各城市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绿色低碳能源经济,引导城市产业结构向环保、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升级,推进大湾区整体生态文明的建设,为全国作出表率,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香港是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债券发行的先导者,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把推动绿色债券发展作为施政重点。未来可通过发行基准“绿色债券”、完善上市公司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为绿色金融项目和证券设立“绿色金融标签计划”等途径,为建设绿色低碳湾区提供资金和融资支持。


2018年,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以培育绿色金融组织体系、探索建设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和加快发展绿色保险等多项有力举措,加快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绿色金融持续健康发展,拓宽大湾区绿色产业的融资渠道,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机制。在试验区积累经验后,可复制推广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建立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生态体系,促进智能制造、新能源、生态农业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技术革新和集聚发展,更好地发挥绿色金融助推经济和城市绿色转型和升级的作用。


(四)以民生金融便利大湾区居民在各城的生活


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群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消费主导的坚实基础,也是大湾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望。


目前有研究表明,自九七回归以来,香港和内地跨境婚姻人口已接近百万,越有30万香港同胞长期在内地工作或求学,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区域。2017年香港同胞到访广东的过夜旅客高达2222.6万人次,约占广东全部入境过夜旅客的60%,内地访港旅客达到4444.5万人次,内地访澳旅客达到2219.6万人次。除此以外,大湾区内部的金融跨境支付活动正在快速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数据显示,2012-2016年的五年间,广东与香港金融账户跨境支付的年均增长率高达22.2%,占全省与境外金融账户外汇收支的一半以上,未来发展空间还很大,尤其是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小额跨境支付。以上各方面的指标均表明着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生活的融合程度正在不断加深,这也对大湾区民生金融服务的便利和协调提出了新的需求。


粤港澳大湾区内理想的民生金融应能够满足好大湾区居民在区内各城市的生活便利性,提供便捷的开户、支付、理财、融资等基础金融服务。内地资本账户尚未实现完全开放,应通过拓展金融IC卡和移动金融在区内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为粤港澳居民跨境往来提供便捷的支付服务;适当简化港澳居民个人货币兑换手续;逐步增加珠三角与港澳居民个人跨境投资的渠道,满足大湾区居民资产配置的诉求;加大力度推动大湾区内两地跨境征信互通。目前,粤港澳三地金融监管部门正在积极地就金融监管法规差异和便利化改革中遇到的障碍进行协商解决。预计将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为港澳居民在珠三角提供跨境金融便利化服务,如开立账户、日常消费支付、公共事业缴费、医疗教育款项,乃至置业、汇兑、理财等方面的需求,再尝试由单向逐渐扩展至双向,促进大湾区民生金融的融合。


课题顾问刘明康

课题主持人巴曙松

学术支持单位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

课题协调小组

王志峰(组长)  谌  鹏      宋  昕     姚  飞

课题执笔人

孔  颜  胡未名  白海峰  郑伟一  刘  璇  李瑞雪

喻  奇  朱伟豪  方堉豪  钟凯扬  唐时达  孙  旭

徐  亮  王  珂   陈  昊  冷  冬   黄泽娟  胡文韬

赵一迪  郑嘉伟


本文转载自“亚洲金融智库”微信公众号



文章地址:http://www.szasset.org/Show/?Cid=272